上海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上海快信息 > 上海热点资讯 > 上海本地新闻 >  上海95岁老人坚持54年升国旗

上海95岁老人坚持54年升国旗

发表时间:2020-09-29 21:33:38  来源:快信息  浏览:次   【】【】【

上海95岁老人顾德明,54年来除极恶劣天气外,每天清晨在家升旗。15米的毛竹作旗杆,旗子都攒下了几百面。一生务农的他收入不高,但他为村里买电视、定制井盖,处处为村民着想。

要找到顾德明的家很容易——那幢飘扬着五星红旗的老宅就是。除了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,迎着太阳升起国旗,伴着夕阳降下国旗,是今年已经95岁的顾德明雷打不动的功课,至今已经整整54年。对他而言,出生在旧社会、生长在新中国,没什么能比五星红旗更令他珍视并倍感自豪的了。

一根长约15米的毛竹被固定在宅墙上,直指二楼屋顶,两段绿色的尼龙绳被固定在了离地一米多高的支撑物上,所有这些,就是顾德明一手打造的“升旗台”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取出细心叠放好的国旗,将一根细细的竹竿穿过自己缝制在国旗上的“小机关”,而后将尼龙绳绑在竹竿的两头,调整国旗的角度,将国旗徐徐升起。

“看着国旗慢慢升到顶,我开心啊。”老人讲一口地道的本地话,虽然已经95岁高龄,但思路清晰,除了右耳有点背、牙口不太好,什么慢性病都没有。

为什么要在家门口升国旗,一升还是54年这么久?

“旧社会连口饭都吃不着,新中国日子是越过越甜,”没读过什么书的顾德明并不善言辞,言语里多表达的是对国家与政府的感激。顾家家贫,顾德明兄弟姊妹共5人,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即便天天帮父母下地干活,家里依然一贫如洗。

顾德明还记得1937年,淞沪会战爆发,自己年仅11岁,因为地理位置偏远,老宅附近突然涌入了不少从市区逃来的市民。那种惊恐、绝望的表情他这一辈子都不能忘……

贫穷、动荡的日子里,时光定格在了1949年。那一年的5月27日,上海解放。一张解放军为不打扰市民在街上和衣休息的照片曾经感动了无数人。其中,也有23岁的顾德明。

拿出一张泛黄的“号外”,描摹得正是当时解放军进城、市民夹道欢迎的情景。“当时村里各项设施还很落后,我也忘了是从哪里拿到这张纸的,但一直都保存着,因为新中国真的让我们农民翻了身”。

日子渐渐好起来,顾德明和老伴施清正生了四儿两女,虽然日子并不富裕,但比起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,那感觉日子有奔头。1966年的一天,顾德明在修剪一块小红布,修着修着便想着能不能自己缝制一面国旗呢?

没想到,这偶然的念头,让他将升国旗这件事坚持了整整54年。

“那时候我还不到10岁,也不知道爸爸在干嘛。”63岁的顾福中是老人最小的儿子,也是这些年始终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孩子。

“老爸条件不好的呀,为了买国旗,先是少抽烟少喝酒,后来是戒烟戒酒。”提起老人的坚持,顾福中是打心底佩服的。籼米1毛钱一斤的时候,国旗44元一面,顾德明宁愿从牙齿缝里节省,也要买质量好的国旗。这几十年下来,积攒了几百面的国旗。但遗憾的是,2015年老宅拆迁时,被不慎落在了老宅中,等想起来再去找,已经找不到了。“还好最近这些年的10多面国旗放在了另外一个包裹里,被完整地带到了现在的住处。” 顾德明指挥着儿子,让他将墙上的包裹给拿下来。

眼前的国旗颜色深浅不一,有些黄色的星星已经褪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,但无论有多少岁月的痕迹,所有的国旗都被顾德明折叠得整整齐齐,过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一看、摸一摸。

“老爸吃了很多苦,他总说红旗是用鲜血换来的,一定要格外珍惜,所以他要一直升下去。”自从嫁入顾家,庾建玲一直和丈夫顾福中两人尽心照顾二老。

说起来,顾家目前的住处是临时租住的,原本老宅所在的川沙新镇七星村遇上拆迁,2015年2月1日,一家人才搬到了目前租住的六吉村。还来不及好好安顿,顾德明就惦记起了自己的升旗杆。

要知道,那可是一根15米长的毛竹,原本在七星村坏了换、坏了换,从来没有操心过运输的事情。这次可让一家人犯了难,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运输工具。

商量来商量去,庾建玲提议次日一早和顾福中两个人去把毛竹“骑”(本地话,一前一后放在肩上扛着)回来,让老爸早日安心升旗。

2月2日一早,两日赶到了老宅。“算上老宅墙上的,一共有三根毛竹要搬过来,因为旗杆安在室外,风吹雨淋坏得快,总要备上一根。” 让顾福中和庾建玲没想到的是,三根毛竹上肩后根本扛不动,最后只能抗走一根。

就这样走走停停,整整花了快两小时,两人才把这宝贵的旗杆给运到了临时住处。刚拐到小路上,就看到顾德明在家门口张望。

如果说升旗是老人爱国情怀最朴素的体现,那么多做一点事已经成为老人的一种习惯。川沙新镇七星村党总支书记张瑜和老人住在同一个生产队,张瑜的爷爷张妙根比顾德明小上几岁,平时总和张瑜念叨顾家爷爷的好。

“小时候看到顾家升国旗还有点奇怪,后来读书了、懂事了,开始慢慢知道顾爷爷的情结了。”张瑜说,顾德明终生务农,收入并不丰厚,尽管如此,他对别人却很大方。

以前,村里都是烂泥路,天晴还好,一下雨溅一身泥。顾德明就会用家中的石子去铺水洼地。“我听爷爷说,以前计划经济时代,石子、黄沙都是计划供应的,但他就是这么替人着想。”

不止如此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顾德明就出钱给村里的老年人活动室配了黑白电视机,还买了十几把雨伞放在活动室供老人无偿使用。

2015年,刚搬到六吉村不久,顾德明发现村民们用的井都没有井盖,有些井圈低矮,甚至比地面就高出个20公分左右。“太危险了!万一小孩掉进去怎么办?”顾德明叫来儿子顾福中,帮着村里20多户人家修的修、砌的砌,最后花了100多元帮每户配上井盖装上压泵。

至今,无论是住了一辈子的七星村,还是临时租住的六吉村,村里的人只要提起顾德明,都会竖起大拇指。

眼看,又要国庆了。往年身体利索的时候,顾德明常常会让儿子开车带自己去南京路上兜一圈,看看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。如今,随着年龄渐长,只能在家看看电视了。

说话间,顾家孙子顾凤强带着7岁的儿子顾一帆回来了。顾一帆告诉记者,他从小看男太太(本地话:曾祖父)升国旗,前两天他被选上了学校的升旗手,感觉特别自豪,回来第一个告诉的人就是男太太。

“爷爷这两年年纪越来越大,买旗的事情渐渐就由我代劳了,我们答应过爷爷,会一直把这面旗升下去的。”

明年,顾家就将搬入公寓楼了,比起上下两层的老宅,公寓楼自是不能架起15米高的毛竹当旗杆了,但顾福中说:“那么难的日子,我们一家人都过来了,现在总归是办法比困难多。”


点击前往【百度爸爸】查看详细

责任编辑:快信息
本地最新信息